学术观点

青少年美育素质测评中心,塑造新时代的美好心灵

发布时间:2023-10-23 作者:科学数据中心

 美育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十八大以来,我国美育改革发展进入加速提质阶段,育人导向更加凸显,美育课程建设稳步推进,资源保障持续向好,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品牌项目成果丰硕,呈现良好势头,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同时,美育仍然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仍然是素质教育中亟待补齐的短板。如今,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不得不面临诸多社会矛盾及其挑战的严峻考验,全球化进程加剧的后果日趋显著,开放时代的多元价值观相互共存和竞争并竞相产生诱惑作用,网络社群中的自由无序以及撕裂现象有增无减,消费文化正不断营造出众多冗余的“艺术垃圾”等等。但美育工作中一些主观造成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是“口头主义”表态落实,美育工作被“冷落待见”。美育工作这几年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定。但是多数学校对审美教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对美育的探讨研究相当缺乏;有些学校将美育课上成单纯的一两门艺术选修课,或把美育降低到简单的课外文娱活动的地位。据有关调查显示,初中(48.9%)和高中(48.9%)被受访者认为是美育落实最差的阶段,接下来是小学(36.1%)、大学(23.5%)、学前教育(15.9%),很多学校到了高中阶段几乎不再安排美术课和音乐课。

  二是“技能主义”根深蒂固,美育工作被“空转异化”。新课改已经实行好几年了,可在传统思想形式上,审美教育活动还依然被简化为艺术技巧,仅仅被理解为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而不是被当作人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塑造的全面过程,审美教育活动以及由此养成的个体艺术技能,转为对个体生活的漂亮包装。这样,审美教育在强化了“学习知识”这个目的的同时,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创造力及其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

  三是“模具主义”批量生产,美育工作被“切割扼杀”。今天,各种美育的测评考级野蛮生长,用所谓的“标准化答案”来框定美育工作,好像是在挪用钳工、车工考级的方式,把寻求原创、渴求个性、追求自由的艺术,进行野蛮恶劣的技工式切割。老师教的很死板,学生学的没兴趣,童年的世界失去了色彩,艺术本身具有的特质被无情地扼杀。

  四是“分数主义”难以撼动,美育工作被“边缘让位”。事实上,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不是没有给美育留下位置,无论哪一代的中小学生,课程表上都少不了音乐课、美术课等美育课程。然而在“分数定前程”的考试取向下,“德智体美劳”中“智”被过分突出,德、美、体、劳则遭到一定程度的忽视,“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难以根除。

  五是“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美育工作被“低估轻视”。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然实际工作中,美育被庸俗化,我们已看不到“童声里的期冀”“童心里的诗篇”“童真里的色彩”,很多人把学习掌握音乐、书画等技术性本领,当作走向社会后的谋生手段,甚至扬名社会的“敲门砖”,对美育本身具有的品格塑造、美感体验、情感引领等功能不怎么关注。

  经过调研分析,我们感到,当前美育工作除了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等问题外,还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美育理论研究力量不足等,切实需要运筹好政府社会学校各类资源,做到思想上聚焦、行动上聚力、资源上聚合,形成全社会美注美育、关心美育、投身美育的良好氛围。

  契合这一时代所需、人民所盼、教育急需,2018年,北大博雅·燕园少儿联合区域改革发展研究所、全国联合诚信服务平台、法制政府建设研究中心等三个权威机构,共同成立了青少年美育素质测评中心。旨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然,在国家高度重视美育的背景下,“美育”也成了商家争夺市场的“香饽饽”,社会上成立了许多美育教育评价机构,可以说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的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有的缺少高水平的专家团队,有的教材体系不够全面完善,美育教育“商味”很足,“美味”不够,更谈不上立德塑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目标要求,既伤害了学生和家长,也干扰了美育工作的初心使命。

  青少年美育素质测评中心,集理论研究、美育教育、测评鉴定等功能于一体,拥有雄厚的专家团队、科学的教材体系、规范的评价标准。自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了全国素质教育、青少年美育教育等论坛活动,搭建起开放的美育平台,不断拓展教育空间,同时还开展与马来西亚、泰国等多种形式的青少年美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全力将青少年美育素质测评中心打造成优质项目,维护青少年美育素质测评中心荣誉,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对物质生活富足的现实回应,更有对精神世界丰富的深刻解读。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实现13亿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个重若千钧的时代考题。青少年美育素质测评中心,将集中专家智慧力量,进一步硫理研究当前美育工作存在的矛盾,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践引领,以美育创造美好生活,涵养美好心灵,扎实推进新时代青少年美育工作创新发展。

  一是讲政治、把准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在对接政府资源、整合社会力量、进行市场运作过程中,始终牢记美育工作的责任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道路。

  二是重创新、扩大资源。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广泛遴选美育方面的专家大家充实团队,多渠道丰富美育资源。要进一步加快美育工作信息化进程,建立美育工作专业网站,开展网络美育教育和测评鉴定,走好网络美育群众路线关,特别是让广大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的青少年也能享受优质美育资源。

  三是建机制、提高质量。要充分发挥中心美育专家团队集资攻关作用,针对当前美育工作的瓶颈问题,加强理论研究,推出高质量成果,引领和推动美育工作健康发展。协调对接政府教育部门,进一步完善青少年美育课程质量标准,将美育课程与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美育评价体系,加快美育课程改革,建设高质量的美育精品课程。

  四是夯根基、强化师资。在组织美育教育过程中,按照课程课时安排,在开展培训中以开齐开足课程为目标,优化存量,强化增量,整合社会美育专家团队,有计划、分步骤地向学校推荐美育专家,特别是要关注农村中小学校美育教师补充,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专家队伍,使之成为学校美育教育的有益补充。

  正如马克思所主张的那样,往往远比那些严整的学术论述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青少年美育素质测评中心,就是要将理想信念、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品德教育内容,都通过美育途径去渗透涵化,通过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和艺术美等多种美育途径去实施,在“润物细无声”中塑造出一颗颗新时代的美好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