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抓住RCEP机遇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专家座谈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3-10-25 作者:科学数据中心

2023年5月20日,由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主办、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和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支持的“抓住RCEP机遇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专家座谈会在海口举行。会议由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政协原主席夏德仁主持。东北大学副校长、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峰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刘兴华,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等专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会议并发言。《人民日报》国际部部务委员李晓宏、国际部策划组主任记者苑基荣,中新社海南分社记者张茜翼等媒体代表参加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政协原主席夏德仁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RCEP正式生效一年来,已经产生了初步红利。随着RCEP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其红利还将进一步释放。这不仅为疫后区域经济复苏注入重要动力,而且为东北全面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当前,东北经济开局良好,一季度经济增速亮眼,对外开放方面也有新的热点,只要东北进一步充分用好RCEP的相关政策,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东北全面振兴能够取得新突破。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实现RCEP框架下东北高水平开放,关键在于抓住RCEP正式生效的重要机遇,努力实现高水平开放。一是用好RCEP关税减让与原产地累积规则,深度与日韩重点产业合作,推进东北与日韩制造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探索中日韩部分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在东北布局RCEP地方合作示范区。二是以边境口岸为重要平台打造国内市场东北延伸带。以用好海参崴港为契机探索内外贸合作新模式,探索建立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打造“长吉图”开放先导区升级版。三是推动东北建设面向东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推进中俄东北-远东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中蒙朝铁路、公路、航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四是要把实现大连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突破作为东北振兴的重大任务,推动大连面向东北亚的开放战略升级。推动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的地区航运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推进大连率先实施RCEP政策、对标CPTPP开展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支持大连打造成为我国面向东北亚的重要开放门户。

总的来说,东北地区要抓住RCEP正式生效新机遇,努力实现高水平开放重要突破,以对接东北亚合作重点加快推进东北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新的形势下,适应大势、服务大局,加快推进空间布局一体化,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推进开放布局一体化,推进生态环保一体化。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指出,首先,RCEP签署和实施打造了中日韩第一个板块的自由贸易协定,在规则一致的基础上深化中日韩经贸合作,也能让东北发挥比较优势。日本、韩国现在在中高端环节拥有他们的优势,中国有全产业体系的优势。RCEP作为中日韩自贸协定的初级版,能够让这三个国家在新的形势下,通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合作,彼此之间,经济合作、经贸往来是可持续的,对三者未来发展有助力。第二,在东北的营商环境改善过程中,RCEP规则提供了非常好的开放制度和开放基础条件。中国在过去40多年中,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转型”的关键逻辑和路径。党的二十大也要求我们一定要在规则、规制、标准、管理各个方面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推行制度型开放。对东北地区而言,依靠RCEP的20个章节的内容,比如电子商务、政府采购、国内竞争政策等,利用好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功能,落实好RCEP各个章节的规则,一定会推动东北整个营商环境朝着更高水平迈进。第三,要在新的形势下,新的条件下,寻求新的增长动能。中国正在朝着高科技化和服务化的方向迈进,也是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非常重要的来源。对于东北而言,在落实RCEP的规则当中,要紧紧盯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一张负面清单的试点,发挥东北在旅游、文化等一系列服务贸易领域的比较优势和潜在基础,通过服务贸易扩大对外开放,以及交流合作和市场竞争,在此进程当中,一方面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也能带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东北振兴面对着国际国内新形势。从国际贸易形势看,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的贸易政策正在从降低关税等贸易自由化的政策转向确保供应链安全和韧性、强调价值观正确、政府干预本国采购商等决策的贸易政策。从区域贸易形势看,10+5构成的世界最大自贸区(RCEP)与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之间的竞争已拉开序幕。从国内贸易形势看,扩大内需战略将加大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为周边经济体创造更大的市场和进口需求,为挂钩不脱钩创造了基础条件。

东北振兴如何把握RCEP的机遇,促进中日韩全方位合作,推动东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新使命和新动力。如RCEP协议规定,我国与日韩货物贸易零关税比重将分别提高到86%和92%,这对东北地区把握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新趋势创造了重大机遇。我们预测下一步会出现全球需求格局东移、全球供给格局东移、全球创新格局东移的新变化。在传统国际大三角分工格局中,美欧为世界提供市场、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生产。未来东亚为世界提供市场、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生产的份额会持续增加。这将改变东亚生产网络在世界经济和产业贸易分工中的定位和作用,将为东北地区融入双循环战略,扩大中日韩汽车、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等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创造新的机遇、新的突破口和新的抓手。东北振兴能不能够把握住这个重大机遇,能不能够化解地缘政治挑战,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有效市场解决东北地区不充分发展的矛盾,让有为政府解决不平衡发展的矛盾,两手都抓、两手都硬,是东北走出困境一个重要的制度环境基础。

高水平自立自强是东北振兴把握全方位国际合作机遇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东北做到高水平自立自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一个重要的新突破口。东北地区下一步在打造四链协同、内外联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重点要突破三个关键领域的瓶颈:打造一流的人才和研究型大学、一流的现代金融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一流的法治和现代化治理体系。

东北振兴夯实中日韩合作的微观基础是首要。中日韩的经贸合作仍然是我们发展的压舱石。在中美战略竞争、美国逢中必反的新形势下,东北有没有可能探讨让政府这只手扮演一只隐形的手,让企业走在前头,让商会、协会走在前头,让民间走在前头,让基层的政府走在前头,发挥市场的力量、民间的力量和协会的力量,从微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中日韩合作逐步深化。这就要求东北地区建立强有力的、多层次的中日韩合作的协调机制和运作能力。

东北振兴要以创新思维探索新形势下与日本和韩国加强合作的新模式。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先后推动回岸制造、近岸制造、有岸制造战略,东北振兴怎么能够把东亚生产网络通过RCEP推到东盟地区、澳新地区,推到中东欧、墨西哥等地区,这对下一步的东北振兴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东北振兴的一些关键领域,像汽车、半导体、新能源、造船等领域,怎么能够真正在高水平自立自强基础上加强全方位对外开放,并取得开放开窍,即通过扩大开放,提升东北振兴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开东北社会各界高质量发展的窍,开东北振兴“有饭大家吃、有事大家共商共建共享”的窍。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认为,RCEP对助力东北实现全面开放新格局特别重要,有利于实现东北在全面新发展格局中,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独特的战略地位。

第一,要构建东北海陆大通道,实现国家全面对外改革开放新格局中独特的战略地位。“一带一路”的新重点是陆上丝绸之路,重点是向东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向北发展,构建东北海陆大通道成为两者的连接。东北海陆大通道是真正实现我国对外开放向更大规模、更深层次发展必要的途径或者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第二,RCEP全面实施有利于东北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RCEP的促进商品自由贸易、净值归零原则等核心内容,有利于促进我们下一步的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经贸开放的格局中。在服务贸易方面,我们要逐步从正面清单改为负面清单,立足于目前RCEP的要求,对标对表CPTPP的要求,努力推进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

第三,通过RCEP融入到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全面新格局,融入到经贸一体化,有助于实现东北在新发展格局中的独特战略地位。东北在新发展格局中有123456个关键词:“1”是坚持经济发展为中心,构建国内一个统一的大市场;“2”是创新+数字;“3”是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通过数字经济和创新实现“三篇大文章”的落地;老字号容易变软,拉长原字号的附加值,新字号由小做大做强,补齐“4”大短板,包括思想观念有待改善、体制机制相对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对外开放不足四个方面;做好“5”大安全,实现国防、粮食、产业、能源和生态的安全;“6”个方面的工作,包括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开放和深化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认为,推进东北振兴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存在外部环境变化等新的挑战。推进东北地区高水平开放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必要举措。东北地区要抓住国家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重要时机,做好RCEP协定下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更高水平的开放,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发挥压力测试和先行先试的作用,提升自贸区在整个东北地区,在扩大开放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有四个方面的政策调整势在必行。一是做好长期规划指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扩大地方在改革方面的授权,特别是自贸试验区改革授权;三是增强政策协同性;四是加强东北地区自贸片区的创新联动和经验分享,如建立东北地区自贸试验区联盟等协调合作机制。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认为,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并加剧,世界经济正由过去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治理体系转向双边、甚至单边的地缘政治经济安排。在亚太地区就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圈子,即CPTPP、RCEP和IPEF。RCEP是由中国参加的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涵盖了22亿人口。这些新的地缘政治经济安排对东北经济振兴提出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历史上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一直与地缘政治经济变动高度相关。甲午中日战争、1905年日俄战争以及“9•18事变”都曾极大地影响着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奠定了东北基础工业“共和国长子”的地位。俄乌冲突已迫使俄罗斯必须向东转,与此同时,全球南方国家对俄乌冲突持中立态度,从而形成新的区域经济组合。一方面,中国与东盟自贸区进入新时代,共同进入RCEP;另一方面,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合作更加密切化的同时,开始扩大成员。这种局面使中国的产业链有了新的地缘合作机会。中国地处RCEP和上合组织之间,并拥有包括石油化工、钢铁冶金、机械加工、建筑建材的基础工业能力。如果善用这一能力,可以形成上游由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能源原材料采掘、中游由中国进行加工、下游由东盟国家进行装配的纵贯亚洲大陆的供应链。在这个供应链的环境下,各企业竞争合作将有机会造就出成本低廉且供应稳定的产业链,共同面向世界。东北的企业,尤其是基础工业企业,不仅可以融入这一产业链的重塑之中,而且有可能担当链长责任。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向东转必然预示着远东经济的开发。这为东北亚经济合作增添了新因素,使东北亚问题不再拘泥于中日韩三国,会扩展到包括俄朝蒙这三国在内的六国合作。东北应把握这次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契机,突破传统思维,在统筹考虑调动国内国外两个资源和市场的基础上,拉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具体来说,深化农业产业化国际合作,在巩固粮食安全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延长产业链条,尤其利用现有的基础工业优势强链补链;在向上游延伸的同时,鼓励企业,尤其民营企业向下游延伸,形成国际化产业链;在完善现有物流通道的基础上,开辟新的物流通道。积极沟通,努力协调,早日开通图门江出海通道。在使长吉图一体化再上新台阶的同时,帮助俄罗斯开发海参崴港,并以此为支点开通经北冰洋向欧洲的西北航线,成为支持东北振兴的新的海上丝绸之路。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刘兴华认为,当前国际政治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贸易格局也正在出现新的调整,东北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东北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也更加凸显。今年前4个月,东北GDP增速和有关指标在全国居前,这是一个好消息。但还是要保持清醒,东北振兴任重道远。

东北振兴要有新思路,总的原则是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抓住机遇,主动对接RCEP规则,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此提三点具体建议。第一,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挥作用,做好东北与国内大市场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内循环,以此为基础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对此,东北要有具体的制度和机制安排,把沿海地区、发达地区已经有的对外开放的优势承接过来,通过这个内循环把东北地区的双循环带动起来,这样才能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建议在东三省各选择一个城市,比如大连市、吉林市、齐齐哈尔市,在这些城市划出一定范围,建立经济特区,由已经对口支援或开展协作的发达地区派出干部,与当地共同建立管委会,开展招商引资和公共服务。在这些经济特区范围内,发达地区和当地政府可以进行税收和利润的分成。东北每个省再造一个核心城市,各省就有了城市双核驱动,东北城市群的发展就大有希望。这样的模式如果在东北成功了,还可以扩展到其他中西部地区。这既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第二,东北要基于自身条件、现实需求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抓手,大力发展基础工业和重大装备制造业,同时还要围绕这些目标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先进的工业离不开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先进的生产型服务业又需要通过培育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中介市场和良好的法治环境来保障。通过发展上述产业,留住东北的高校毕业生,吸引一部分其他地区的毕业生,东北的经济形势就会有很大的改观,发展外向型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也就有了依托。

第三,实现双循环,要眼光向外尽快寻找突破口。除了上述内容中提出的在东北设立三个经济特区,还要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现有自贸区的作用。另外,可比照海南自贸港的政策,在大连建设我国北方的自贸港,更好地对接RCEP规则,进而对标国际高标准贸易和投资规则,先行先试,为推动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和亚太自贸区探索经验、打造平台。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指出,当前东北经济出现好转迹象,RCEP、“一带一路”、对俄贸易均对东北经济产生有利影响。要进一步充分利用RCEP红利,扩大和深化东北对外开放,推动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东北地区处于RCEP覆盖范围的边缘地带,仅在开发东北亚市场存在优势。第一,东北亚地区是RCEP与“一带一路”的交汇处,东北开放的重心在东北亚,需要深化对东北亚的开放合作,推动与东北亚国家开发计划的衔接。第二,俄罗斯重心东移,中俄之间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东北要主动对接俄罗斯远东开发计划。一是土地开发利用,在粮食作物、畜牧养殖、绿色食品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合作空间;二是矿产资源利用,俄罗斯远东地区是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与中国形成互补;三是基础设施的利用,利用海参崴、扎鲁比诺等港口,实现日本海和北极航线的突破;四是发挥贸易通道潜力,开展境内国际贸易通道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以安全互信为基础,促进与韩国的经济合作,尝试中韩在服务业方面的合作。配合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中韩两国申请加入CPTPP进程,加大两国间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形成在教育、健康、专业服务、医疗和美容、旅游等服务贸易的新合作领域。

通讯员:闫莉,赵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