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办好“民心事”答好“民生卷”——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优化人社服务

发布时间:2023-10-30 作者:科学数据中心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人社部门各项业务件件关乎民生、事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接触群众多、联系群众紧密、服务群众直接,是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政府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进一步优化人社服务建言献策。

       提供便捷精准的人社服务

       代表委员一致认为,人社部门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在改革创新中提升人社服务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其中包括要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表示,除了进一步稳企拓岗、强化公共招聘服务以外,更需消灭就业供需端信息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辟新就业群体形态发展的绿色通道,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农村的养老问题不容忽视,养老服务亟需提升。”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襄汾县古城镇关村党支部书记王晋刚表示,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服务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础环节。他建议,进一步细化完善社会保障、养老助老政策,提高对农村养老保险、医疗救助、护理人才培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的补贴力度。  

     “作为企业,我们深刻感受到人社服务越来越便捷高效,未来我们希望在人力资源服务方面,人社部门能够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更规范的管理,促进该产业高质量发展,也为劳动者就业、企业招聘提供更多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电气(芜湖)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李杨告诉记者,近年来,企业在招工用工、社保经办、技能培训等方面都得到了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  

       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效能  

       优化人社服务既需要转变服务理念,更需要改革创新。代表委员们指出,人社部门既要增强服务意识,更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挖掘数据潜力,提升服务效能。  

     “现在办理人社业务很方便,设备设施日益完善,服务意识越来越强。工作人员还入村集中宣讲和入户宣讲,宣传职业技能培训、招聘求职、农牧民转移就业等惠民政策。”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山南市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乡长扎西江村表示,这提高了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同时,他建议,通过微信群、网络直播等方式发布各种技能培训、用工招聘信息,促进劳动者技能提升,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为推进人社数字化服务转型,一些代表委员建议依托科技创新释放活力。  

     “随着数字化发展,优质服务产品和服务平台将大力提升就业市场的人力资源匹配效率,以智能化服务帮助更多企业招到人,招对人、留住人。”姚劲波建议,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依托互联网招聘平台的数字化力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升级改造,给予率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改造的中小企业予以适当补贴,高效追踪和管理企业人才。  

     “必须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为人社服务改革创新提供更大助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河间市兴村镇大庄党支部书记石炳启说,如今在当地,到一个人社窗口就能办绝大部分业务,有的业务直接在网上或者手机APP上就能办,甚至企业在领取相关补贴时,有了数据验证都不用提交申请,办事体验确实越来越好。他建议,接下来仍然要发挥数据的作用,推动经办服务持续升级优化,在更多领域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回应老年群体的多元需求  

       数字化和信息化带来便捷的同时,部分代表委员也指出,在数字化“快时代”,服务也要考虑老年“慢群体”的多元需求,提供更多人文关怀和暖心服务。  

    “不少老年人不会使用电子产品、不会在手机上操作办理业务,他们习惯线下办理,有的需要在现场找工作人员提供帮助。”全国人大代表赵振香说,这需要人社部门提供更细致的适合老年人的服务,比如专门的服务窗口、提供放大镜,甚至上门一对一服务,让他们也能顺利办好业务。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马尔康市敬老院院长格西王姆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强养老服务保障,这方面也需要相关部门发力。建议加大民族地区农村养老机构运行经费投入力度,通过购买服务或安排公益性岗位方式增加养老服务人员;建立民族地区养老服务和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主体;鼓励支持借鉴和引进第三方机构运行模式,加大培育适应民族地区本土养老服务实际的社会组织。  

       全国人大代表周云杰认为,完善适老服务体系,关系到每个家庭,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携手共创。他建议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及服务,让老人“老有所依”;将适老数据平台化,在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字为老、智慧养老,让老人“老有所医”;将适老产品多样化,让老人“老有所乐”。(杨勤)